清代习俗 清代社会公共习俗

nduo 2022-07-26 690 0条评论

六、清代社会公共习俗

社会公共习俗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。其中包括家族民俗、村落民俗和民间组织、民间职业集团民俗。本章将着重叙述清代民间组织习俗,以及满族家族制度的构成,清宫廷对这种家族民俗的继承和完善。

清代习俗 清代社会公共习俗

民间组织是和官方的政治组织、行政组织相对而言的。它的形成和发展,是和血缘关系、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的,也就是说,是在家族、村落发展中自然形成的,是家族、村落组织的发展、延伸。当然,民间组织也有与家庭组织和村落组织不同的地方,即它不是自然结合的产物,而是所有参加者在履行了一定的手续后,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结合的产物。

清代,民间组织发展较快,文字记载也较多,不独汉族有帮会组织,少数民族亦产生了民间组织;不独男人可立帮成会,女子也有其组织。

(一)清代民间组织

清代民间组织,无论表现形式,还是类型,都体现了多种多样性。从其性质上可划分为政治组织、经济组织、军事组织、文化娱乐组织、迷信组织等。

1.汉族帮会组织

(1) 上海洪帮、清帮

明末清初,上海出现了反清复明的民间组织——洪帮。该组织为清政(蟹)府镇压对象之一,因此,自成立帮会后,便处于地下秘密活动之中,并形成了秘密社会生活习俗,有互相联络用的茶馆排阵和相互问答用的令子和切口。

雍正三年,清政(蟹)府悬榜招贤,匡治漕弊,于是有翁、钱、潘三人利用此机发展反清势力,揭榜承运,整顿漕运各码头及船员水手中原有的粮帮组织,建立了清帮,并形成了势力,发展较快。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,清帮因参加反清斗争,而与小刀会一同遭到镇压。于是,清、洪两帮又转入地下秘密活动,并随上海的畸形发展而迅速发展。至清末,上海清帮大字辈人物有张仁奎、高士奎等10人,收有徒弟3万余人。洪帮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中游,特别是宜昌、汉口、大别山一带。两帮人相见第一句暗语便是“同饮长江水”。

清、洪两帮都实行秘密入会制,每次收徒都要开香堂。仪式隆重,场面森严,议事堂香烛高烧,帮主老头子正中端坐,两旁立着数排执事人,点卯应到、手势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隐语行话。清帮内为竖的组织关系,以师徒相传。洪帮内为横的组织关系,以兄弟相称。帮会中的人交往使用秘密语言,称“切口”,相互以切口交谈问答,谓之“撩春典”①。

①参见吴祖德《旧上海帮会习俗特征》,载《中国民间文化》第三集,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。

(2)嘉兴会馆

浙江嘉兴平湖乍浦镇,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设海关,成为与国外

通商的重要港口。随着商贸、手工业的日趋繁荣,该地各种民间组织不断出

现,大体可分为四大类:按行业组成的同业公会和按地域组成的同乡会。其

中有:福建靖城、漳州经营食糖批发的同乡会馆——糖会馆;专做橄榄批发

的福建商人同乡会馆——青果会馆;专做染料生意的温州帮同乡会——靛青

会馆;经营带鱼、黄鱼批发的宁波人同乡会——带鱼会馆;专营炭屑内销批

发的台州同乡会——炭屑会馆;专营笋干、土纸的福建永安籍商人同乡会—

—笋纸会馆;广东潮州籍糖商的同乡会——潮州会馆;福建泉州籍商人同乡

会——派派会馆;经营松江、嘉兴一带土布远销的同行公会——布会馆;木

材批发商的同业公会——木会馆;专营牛骨头生意的同业公会——牛骨头会

馆;经营木板生意的同业公会——镇川公帮;中药商人的同业公会——药材

公所;等等。这些会馆全盛于康熙、乾隆、嘉庆年间。鸦片战争后,大部分

会馆毁于战火,加之上海商埠的兴起,该地商人纷纷外迁,从此各种会馆日

渐衰落。

为表示敬祖敬宗,每届10年应修玉牒之时,清宫都要隆重其事。先由宗人府奏报皇帝,得旨后再择吉日开工。编修职务有正副总裁官、督催、总校官、提调官、纂修官、收掌官、誊录官,由宗人府、礼部、内阁、翰林院等派员充任。参与者上至宗令、尚书、大学士,下至笔帖式,计约五、六十人。修成的玉牒通常一式两份,分别送至北京的皇史宬和盛京的敬典阁中尊藏,“以垂永远”。送存前要举行“恭呈御览”的仪式,送存时要举行启运仪式。二者均为规模宏大、节仪繁杂的宫廷庆典。

据统计,终清一代共修玉牒28次,1100余册。其数量之多、内容之详细,堪称我国帝王族谱之最。

这些玉牒,本来是为了统计皇族人口并增强其凝聚力,今天却成为研究清皇室世系的珍贵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