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必备常识 中国古代人对地震的认识

nduo 2022-07-26 718 0条评论

中国古代对于地震的最早认识,表现在上古神话之中。《淮南子&S226;天文训》记载了神话,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(《淮南子》做颛顼,五帝之一)作战的故事。刚烈蛮勇的共工发怒,触不周之山,“天柱折,地维绝;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也;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焉。”虽然,古代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幻想的产物。但它与上古时代自然的现实,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。这一神话,准确地描绘了在神力(不可知的地壳运动的力)的作用下,神州大地在地震中发生的地形变化,解释了中国地形,西北高,东南低的成因。虽然这一解释,充满了幼稚的想像,虚幻的推理,但他却揭示了不是上帝,而是力(地壳变动的内力外力)创造了高山大川,平原湖泊的真谛。

西周以降,由于神州大地地震频仍,灾祸不断,逐渐步入文明时期的中国士人开始尝试用朴素的唯物观点,力求科学地解释地震现象。周幽王二年(前780)西周地震,史官伯阳父说:“夫天地之气,不失其序,若过其序,民乱之也,阳伏而不能出,阴迫而不能蒸,于是有地震”。(《国语&S226;周语》)他认为:大自然各有自己的客观规律,如果违背了这个客观规律,就会导致社会人事的变迁,引起民间的骚乱。外在的情绪和力不能自由宣泄,内在的情绪和力受到压抑局限,内外力膨胀到极点,就会冲破羁绊(地壳的封锁),发生地震。春秋时,地震一再频发,齐国贤相晏婴以为:地震与行星运动有关,当水星运行到心宿、房宿(古代天文星辰的二十八个方位,其中之二)之间时,便将有地震发生(《晏子春秋&S226;外篇》)。虽然晏子的解释不尽科学,但现代关于地震的成因之一,便是:地震形成的外力来自太阳和月球的引力,以及地球自传速度变化产生的力量。晏子认为地震与天文,日月星辰的运行有关,的确一语中的。战国时期,庄子认为,地震与海水运动有关。“海水三岁一周,流水相薄,故地动”(《艺文类聚》卷八)。他的意思是:海水周期性的运动,当浪潮的冲击力叠加到一定的极限时,就发生了地震。事实上,海底火山的喷发,板块的错移,以及海底地震都会引起潮汐的变化,海(蟹)啸的形成。当然,庄子的时代不可能认识到这些,但他却敏锐地发现了潮汐,海(蟹)啸作为地震的成因。由此看来,较之西方人,早期的中国人更愿意用物质的观点,朴素的唯物论,认识地震成因,而不承认这是上帝的意志或魔鬼的肆虐。

穿越必备常识 中国古代人对地震的认识

为了准确地测试地震的方位烈度,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,按照九宫的位置,在敏感的仪器上按不同方位分列九条口向下盘旋的青龙。青龙的下方,正对着龙嘴,各有一只张嘴的蟾蜍。哪个方位发生地震,触动仪器腹中机关,那个方位的青龙张口,口衔的铜珠会掉入蟾蜍口中,于是蟾蜍就按地震频率鸣叫起来,可以准确报告人无法察觉的七百公里以外的地震。西晋时,化学家葛洪在他的著作《抱朴子》里,有“沧海桑田”的认识,他认为,水流冲刷,泥沙俱下,江河入海口逐渐沉积,在海水压力下,泥沙逐渐硬化成岩石,随海底隆起,形成了高山,这就是“沧海三变‘的原因。当然,葛洪没有认识到,海底山脉的隆起,更多的是地壳的变动,板块移动,撞击,相互撬拥而起的原因。实际上,沧海桑田的变迁,泥沙瘀积只是很少的一部分,大多数是因为地壳变动,海底上升的结果。这在中国大陆有很多的证明。青海,河西走廊,宁夏川差不多都是海底隆起形成的。

在民间的传说和记忆里,天象地质变迁,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动物们首先会有所反映。地壳中的强烈震动会引起地球磁场的微小变化。地震前,震源区的地质岩层在强大的地球内力扭曲下会产生光、电、磁和热方面的变化。产生超声波和次声波。动物由于本(蟹)能和自身在生存斗争中培养出来的特异功能,会比人类敏感地发现和感受到这种潜在的变化的危险,于是就会以反常的举动,集体迁徙,或警示人类。于是就有蛤蟆过街,老鼠搬家,鱼儿出水,走狗狂吠的一系列怪异现象。无论唐山大地震,还是这次汶川地震,都出现了这种先兆。

地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地球现象。由于人类无法到达地壳深处,探知地幔内部的构造和运动,准确地预报地震实际是极其困难的。但是,灾害既然发生,我们就得团结起来,在政(蟹)府领导下,为共同战胜自然灾害,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做贡献。我们就是神话里的女蜗,炼石补天,“立四极,济冀州,止淫水“(《淮南子&S226;览冥训》),将以自己不懈的努力,伟大的牺牲和奉献,再造神州乾坤。